因而选择将关键人物拉来开个小会做决定,这样省事高效。
两汉时期,汉武帝算是将朝会制度中“廷议”
挥到极致的一位人物。
廷议聚集了帝国最关键部门的领导级政治人物,在朝廷决策的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封建王朝的一些重大决策就是在廷议中完成的,在明朝内阁出现之前一直如此。
季汉属于是兼而有之的状态。
一般的事项走内阁,完全按照刘禅的意志施行即可。
只有一些重大的事项,比如涉及到刺史级别的人事任免,则需要组织廷议或者朝会来决定了。
廷议都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召开,算是皇帝给自己加了一层保险。
廷议是对国家的重大问题进行非正式的讨论,若是结果符合皇帝的预期,其做出的决定便是正式的官方决议。
如果廷议结果不令皇帝满意,皇帝可以宣布结果无效,然后举办朝会再议。
廷议的参加者除了宰相、御史大夫等重要大臣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跟所谈论事项相关的大臣。
至于后一类人员,谁能参与则完全取决于皇帝,当然前面的一类大臣皇帝也可以用自己的威望强行排除某人在外。
除“庭议”
之外的朝议制度,大汉的朝会形式还分为:常朝、内朝、大朝会。
如果廷议属于常委会,那么常朝是汉代最基本的中央决策性会议,属于全会性质。
皇帝会召集大臣召开决策性会议,史书称之为“召公卿议”
、“召群臣议”
。
与会人员包括公卿,以及朝中二千石到六百石的朝官。
除了在京官员外,在京入朝述职的地方官也得参加。
皇帝有很大的决断权,但是群臣百官的话语权也很大。
所以朝会上不是皇帝的一言堂,并不是只根据自己喜好一意孤行的对议事做出决定。
所以这次杜微上奏的‘请廊清圣人之言,还五经真谛,以正视听……’的奏疏引起很大的轰动。
朝廷里的大多数官员们被这平地惊雷的言论,顿时给震的七荤八素。
所有人都知道,杜微不可能敢自己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毕竟他以前并没有表现出太强烈的政绩欲望。
肯定是皇帝的意思,但现在不是皇帝亲自下场。
他让杜微出面打擂台,自己则装成裁判的样子,在背后拉偏架。
大汉蹴鞠火爆,熟悉它的都知道蹴鞠比赛中,黑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最终的胜负。
不少人想要指责皇帝黑哨,但是不敢,毕竟皇帝没主动站出来,诽谤君上是大罪。
但杜大夫不一样了,于是当即就有人以圣人言论训斥杜微的,乃至于破口大骂之。
光武帝复立十四博士的时候,场面是多么惨烈你又不是不知道。
武将打架还讲究点到为止,文臣干仗那可都是下死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