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那些四散逃跑的官军,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不满——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竟然如此轻易地就被打败了。
突然,他的目光锁定了一辆华丽的马车,那是荆州牧的座驾。马武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疾步追上去,用他的长戟一下钩住了马车,力气之大,竟然让马车无法前进。
马武的力量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他大步走上前,毫不犹豫地解决了驾车的人。荆州牧,这位曾经威风八面的州牧,现在却只能束手就擒。
马武虽然勇猛,但他出身卑微,从未见过如此高级的官员。他抓住了荆州牧,却不知该如何处理。他的心中有些畏惧,不敢轻易下手。
于是,他将荆州牧交给了其他的头领。这些头领们聚集在一起,他们讨论着该如何处理这位州牧。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谁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决定释放荆州牧。这个决定让绿林军的名声更加响亮,人们开始传说绿林军是一支有底线的队伍,他们不会滥杀无辜。
但这场战斗也让绿林军的胆量变得更加壮大。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开始攻打更远的目标。竟陵、云杜县、安陆县相继被攻下,绿林军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实力的增强,绿林军的行为也开始生变化。他们开始掳掠妇女,带到绿林山中供自己享乐。曾经的普通百姓,现在却变成了恃强凌弱的土匪强盗。
没有正确的信念,没有长远的目标,更没有严格的纪律,这就是那时农民起义军的模式。绿林军的人数迅增长到了五万人,云杜县周边的官府再也无力控制他们。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绿林军的名声如雷贯耳,但他们的好运似乎走到了尽头。有句话说得好:万事休瞒昧,举头有神明。地皇三年,绿林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次,他们的敌人并非来自外部的官军,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瘟疫。疫情如同幽灵一般,在绿林山中悄然蔓延。绿林军的头领们缺乏卫生防疫知识,面对疫情的爆,他们手足无措,没有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随着疫情的迅蔓延,绿林军的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他们的人数从五万锐减至两万多。绿林山,这个曾经的避风港,现在成了疫情的高风险地区。士兵们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他们知道,如果再待在这里,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在被逼无奈之下,绿林军做出了艰难的决定——离开绿林山。他们知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聚集在一起,于是决定分成两支队伍撤离。第一支队伍不到两万人,由王匡、王凤带领,他们计划向北进入南阳郡。因为王匡、王凤是新市人,所以这支队伍被称为“新市兵”
。
另一支队伍大约五千多人,由王常、张卬等人带领,他们向西进入荆州南郡的蓝口,这支队伍被称为“下江兵”
。
地皇三年七月,新市兵来到了北边的随县,他们希望能够攻占这里。但他们的力量有限,随县一直未能攻下,只好暂时驻扎在这里。
就在这时,平林邑的陈牧和廖湛看到了机会。他们一见绿林军的到来,立刻召集了一千多人起义,跑到随县和新市兵汇合。这支队伍来自平林邑,因此被称为平林兵。就这样,新市兵和平林兵滞留在随县一带。
新市兵和平林兵的人数加起来也不多,大约两万人。他们渴望扩大自己的势力,但面对强大的敌人和内部的疫情,他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刘嘉接触的绿林军正是王匡王凤领导的新市兵和平林兵合并后的绿林军。
第二天,临近中午时分,刘嘉才从沉睡中醒来。他的头疼得厉害,仿佛要裂开一般。昨晚的酒宴让他有些疲惫,但他知道,他没有时间休息。他必须尽快了解绿林军的实际情况,才能找到说服王匡和王凤联盟的方法。
刘嘉走出营帐,四处走动,观察着绿林军的日常生活。他看到士兵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赌博,有的在闲聊,有的在晒太阳。他们的生活看似无忧无虑,但实际上缺乏纪律和目标。
将领们也没有什么规矩,或者说,他们遵循的是山大王的规矩。他们对士兵的管理松散,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威望和力量来维持秩序。刘嘉注意到,这些将领们似乎只关心眼前的利益,对于未来并没有太多的规划。
士兵们更是缺乏约束,他们没有什么信仰,也没有什么追求。他们的目标很简单:有酒有肉就够了。他们并不关心什么拯救苍生、拯救天下的大事。从他们过去的行为来看,绿林军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也没有什么政治抱负。
刘嘉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他意识到,要说服王匡和王凤联盟,他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让这两位领看到联盟的好处。他需要提出一个能够触动他们的利益的提议,让他们意识到,与舂陵军联盟不仅仅是为了舂陵军,更是为了绿林军自己的未来。
刘嘉知道,他必须谨慎行事。他不能直接批评绿林军的现状,否则可能会引起王匡和王凤的反感。他需要用一种更巧妙的方式来提出他的观点,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联盟的重要性。
午后的阳光照在刘嘉的脸上,他深吸了一口气,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计划。他决定在今晚的宴会上,向王匡和王凤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他将向他们展示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一个绿林军可以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的未来。
刘嘉相信,只要他能够说服王匡和王凤,绿林军就有可能成为一支更加强大、更有纪律、更有目标的军队。
他将向他们证明,与舂陵军联盟不仅仅是为了一时的胜利,而是为了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