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又一想到,这群可笑之人也有自己一份,便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这会,他不自觉地拿眼瞥着一旁镇定的伏完,心中冷笑,这老货倒是装得镇定。
此时,有大臣迟疑了一下,开口了:
“陛下,如今外面危险,不如先上复道转移到宫外?”
但这人刚说完,上的赵温就摇头拒绝了:
“不行,如今在宫内还有防御,各门羽林也正忠于职守,一旦转移,恐谣言四起,如此怕局面就难以收拾了。”
赵温说的的确在理,所以那大臣点了点头,最后还是退回去了。
这个时候,赵温就是主心骨,他说什么,在场的下意识就认同着。所以别看这会皇帝还是才是权力最大的,但大家都明白,临危应对,还是得看赵温的。
刘协一直在沉默,他忽然叹了一口气,问道赵温:
“尚书,现在之事,如之奈何?”
刘协这么问,其实心中已然是有点后悔了。
他并不觉得自己攘外先安内的手段有什么错,只是后悔应该做得更快一点。
赵温道还是镇定的,在皇帝叹气的时候,沉默了会,说了句:
“无论做什么,终究还是要让人去外面确定一下,到底是生了什么事。”
然后接着道:
“刚刚沮郎将已经派人出宫了,很快就有消息送回来。如果这只是乱兵骚动,那倒还好,只需要镇之以静,等兵乱结束了,自可从容收拾。”
“而如果……”
皇帝还是有点着急了,打断话问道:
“如果是丞相反了,那该如何?”
赵温摇头不语,半天吐出一句话:
“那就是一言难尽了。”
天子嘴里呢喃着“一言难尽”
,整个的魂都像是被抽走了,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看到天子这幅样子,众人心中也不太好受。
此时聚集在前殿的公卿大概有四十多人,分成数排跪在席子上着宗正、宗王站在边上,其他公卿大臣都跪坐着。
也许是明白只能继续等消息,天子忍不住问了另外一件事:
“现在宫外骚动,外面也不宁,从骊山大营来的最新军报,泰山军都已经开到华阴了。诸位大臣,你们对这事有什么对策呢?”
在场大臣们没有想到天子不理会眼前的城门火,倒关心起来数百里外的泰山军了。
其实别看泰山军好像已经入关了,甚至杀到了华阴,但实际上他们突破的这点距离,压根就没击穿这些公卿们的心理防线呢。
须知道,秦时期,大部分时期的东方前线还没现在远呢,所以泰山军的确危险,但却并不是现在的威胁。
但既然皇帝问起来了,众大臣们也就纷纷言起来,总结起来就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