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陪同窦晓玲去物色了分店的门面。
这一次,他们选择的门店没有那么宽阔,但是位置同样不差。
分店周边,是一个巨大的工地,正处在开阶段。
每天早上,都有很多工人起早贪黑来工地上班。
工地上,可是不管早餐的,这也为分店带来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客流量。
几天后,装修搞好了,杨峰再次安排了广告宣传。
最终,分店的生意定格在总店的六成左右。
别看只有六成,这个数字同样可以碾压周边的早餐店。
就这么的,并城早餐店的名气随着分店的开设传遍了大半个并城。
凡是寒白杨附近的人,都听说这里出现了一个生意火爆的早餐店。
如今,窦晓雯和方雅两人分别掌管一家早餐店。
她们每天都要忙碌到中午,才能收拾好门店。
但是,两人没有一个人是抱怨的。
在这个期间,杨峰多次带领寒白杨的员工前往并城早餐店吃早餐。
其中,有不少人都夸赞窦晓雯的手艺。
尤其是老白和罗胖子,两个人的饭量比常人要大上一些,他们也同样是这里的常客。
日子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面展。
窦晓玲每天奔波于家中和同嘉家具厂,偶尔有空闲的时候,她还会去两个早餐店考察一番。
在培养员工上,三人统一意见——能者多得。
凡是在工作中有上进心、且工作做到位的员工,她们都会当成未来的管理级别人物培养。
这是杨峰提出的一个小提议,目的就是为了鼓动员工的积极性。
一想到后续还会不断开设分店,这些员工都铆足了劲,他们中的每个人几乎都想去管理分店。
一来,管理层比普通员工要轻松不上。
二来,工资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
试问,在这两个条件下,身为普通员工的他们,谁能拒绝这份诱惑呢?
正是靠着这种循循善诱、利人利己的方案,并城早餐店的规模迅扩大。
就连见过许多大风大浪的杨峰,也不得不承认,并城早餐店的展度实在是出了他的预期。
按照这个度,他估摸着半年内整个西山省都会有分店。
不出一年,走出西山省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一想到这里,杨峰的心情也是大好。
他没有想到自己把后世的连锁店理念运用到自己妻子的早餐店上,竟然也能取得这么明显的效果。
为此,杨峰的心中也浮现出一个胆大的想法,那就是把寒白杨开遍整个西山省、甚至是开遍整个华国。
目前,光靠并城这边的寒白杨,已经完全不够杨峰挥了。
他在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其别的城市开设一家分店试试。
开设分店,无外乎人才和钱财。
眼下,寒白杨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杨峰也不担心抽调出去一部分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
至于钱财,倒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寒白杨的资金,大多都被杨峰用在了欧洲创业。
目前厂里的流动资金不多,只能等到罗暹国那边汇来资金,才能考虑开设分店这件事。
想着想着,杨峰的嘴角便露出了一丝笑意,随后拿起了办公桌上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