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黄金万两,以及北域数十万大军的虎符为代价,要求我族出手暗杀蛮夷十大部族的领。只要十大领一死,蛮夷各部将成散沙,他可挥兵横扫整个大漠,一劳永逸。”
说到这。
李宣目光一闪,顿然皱眉。
沉思了片刻后,方才缓缓说道:“他竟以北域军的兵权,换取蛮夷十大领的级,这事儿。。。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受了大梁皇帝的旨意?昆仑族素来以擅长暗杀而得名,三千昆仑奴无孔不入,说起来。。。倒也有取蛮夷领的本事。”
“但清剿蛮夷之乱,本是大梁朝廷的事。即便他是北域军主帅,也只需固守,不让蛮族人过境即可。又何须一定要杀光十大领?”
红月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且不谈莫离当年是否受了大梁陛下的旨意,单说他与十大领的私人恩怨,他就恨不得将他们生吞活剥。”
“怎么说?”
“莫离身出武将世家,便是北域关当地人,其父当年就做过北域军主帅!莫离自幼惊才,年仅十六就展现出过人的领兵才能。随父征战多年,功勋显赫,其父年老卸任后,他便接过帅旗,镇守北域,犹胜其父。只不过,再大的名将也不可能做到全无败绩!莫离执掌北域关仅十余年,仅败过一场。而也是在那一场战败中,北域关沦陷,他几乎失去了所有。”
“北域关沦陷?”
“是。大约二十年前,一场百年难遇的蝗灾席卷了中原四国,导致各国主要粮食产地颗粒无收,陷入饥荒之中。四国疲于应对,民不聊生,动乱四起。蛮夷人见四国积弱,自觉南下的时机已到,便联合了十大步卒,集齐五十万大军进攻北域关。”
红月站起来,紫纱之下,面色凝重。
边踱步,边沉声道:“北域关一破,大梁腹地再无天险可守,蛮夷人可兵指京都,乃至取梁帝而代之。北域关虽城池坚固,常驻兵员三十万,又有莫离这个名将镇守,按理说并不易攻破。”
“但那时候全天下都在闹饥荒,北域军已连续数月没有补给,士兵无力征战。而蛮夷人厚积薄,铁了心要一鼓作气,彻底摧毁北域要塞,破了莫离的不败神话。在历经五个月的鏖战之后,北域军大败,城池沦陷。”
“莫离身负重伤,幸得亲卫营拼死将之送往后方,这才留得一命。但他身在城中的家眷。。。却没有那么好命!蛮夷人入城之后,屠城十日,北域要塞近十余万手无寸铁的百姓被坑杀,所有物资被抢夺一空。当中的死难者,便有莫离的家人,无一幸免。”
李宣愕然:“这么说来,蛮夷十大领与莫离有灭门之仇。。。怪不得他会不惜代价要求昆仑族出手,取十人的级。后来呢?莫离如何收回北域关?”
红月道:“北域关一破,蛮夷人南下,便等同虎入羊群,再无阻滞。他们甚至可以放弃染指梁京,直接奔赴更加富庶肥沃的西楚进行掳掠。当时的大梁朝廷积弱,北域军阵亡之后,再无力独自面对蛮夷人,只能寻求其他三国的帮助。”
“而大梁若灭,蛮夷人入关有了一席之地后,其他三国也必遭掳劫!一旦给他们彻底在北域关站稳脚跟,占据了进军中原的关键门户,日后恐无法再将他们赶回大漠。相比于穷凶极恶的蛮夷人,三国朝廷更希望大梁皇庭能保留下来。”
“北域关沦陷一个月后,四国君主在禹州会盟,共同定下了联合出兵夺回北域关的决定。四国联军兵百万,以雷霆碾压之势,迅夺回了北域要塞,大梁史称“北军事变”
。”
李宣深吸了一口气,道:“原来如此,那。。。当年的四国联军既然是碾压之事,为何不乘胜追击,彻底覆灭蛮族?就算不杀光他们,当也将他们打到再无还手之地。何至于如今仍有余力,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