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中,孔颖达这两天已经送出去好些个书信了,都是在朝中得到消息之后,写信来问他这件事的。
孔颖达也无法直说,只能说是陛下的旨意,剩下的,自己心中有数。
坐在书房里的孔颖达叹息着。
这叫什么事儿啊。
冷不得,热不得,拒绝不得,教不得。
他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也教导了这么多年的学生,还是头一回,有这等为难的心情。
宅子里的管家来到书房门口。
“主君,门口来了两个倭国人,说是来拜师的,想要见您。”
孔颖达眉头皱的更厉害了。
闭上眼睛,让自己的脑袋放空一会儿。
“告诉他们,无须如此,明日直接去国子监即可。”
孔颖达说道:“私底下的拜会,就用不着了,无非是去国子监读书学习,都是一样的。”
“是。”
管家应声。
只是放出消息说两名倭国使者作为学生去国子监上课,都已经这样了。
还私底下见两个倭国学生?
绝对不能这样子做。
在国子监教导太学生,这是他的职责,哪怕是太学生当中有两名倭国人,他教授课程,该怎么教就怎么教。
公事公办。
但是私底下,决不能跟他们有来往。
孔颖达还是很重视自己的名声的。
人不该,也不能,晚节不保。
庄子上,陆德明身边的小厮来庄子上了,告知李复,说是长安城那边,孔博士给陆先生回信了。
“先生说,孔博士说他自己心中有数,使者进入国子监成为太学生,是陛下的旨意,也是商议过后的结果,授课的事情,无须担心,连魏征大夫都同意如此。”
李复一听这话,明白了。
既然是李二凤亲自下的旨意,那说明,该聊的,该商议的,在两仪殿内都已经谈好了。
孔颖达奉旨办事,李二凤未尝没有暗示孔颖达。
更何况,当中还有个魏征。
自贞观年开始,魏征一直提倡教化百姓。
但是仅限于大唐百姓。
这家伙对异族,也没有什么好感。
跟突厥开打的时候,虽然在手段上,他颇有微词,可是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突厥不该打这样的话。
他同意打突厥,只是方式方法,他不赞同而已。
“好,我知道了,回去告诉陆博士,就说此事我暂且放心了,后续回长安,我还是会留意的。”
李复说道。
“是。”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李复即便是不回长安,对于这次来长安的倭国使团,李复也是时刻留意着的。
只是用不着他操心,长安城里这么多人,东西两市这么多铺子,就不信倭国使者自此就不去东西两市了。
只要他们在长安城,各种行动,就逃不脱李复的视线。
长安城里自会有消息送到庄子上,送到李复的书桌上等着李复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