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风流大宋 > 第478章 保乡会(第1页)

第478章 保乡会(第1页)

第478章保乡会

在秦刚的组织以及李格非的亲自邀请之下,已经躲起来的绣江镇保长,另外两个较大家族的家主都被客客气气地请了出来,来到镇上原先被官兵他们改为中军指挥台的那处空地。

李格非还是客气地请他们在主位入座,坐一起的还有吴大隆。

绣江镇的保长邓捷是一名恩科进士。

所谓恩科进士,是大宋的一项创新。据说是因为当年屡试不中的张元和吴昊投奔了西夏,帮助李元昊称帝、并终成中原大患,之后大宋便对于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这些恩科进士虽然大多数都当不了官,但是回到乡里后,还是能够拥有一定的地方影响,并可顺理成章地出任保长、里正等职。

邓捷通过与李格非的一番交谈试探之后,已经大致明白了对方并无反叛之心,而一旁侃侃而谈的“鹤伴山大王”

吴大隆也在反复强调自己同样参加过府试,有过贡生之名,正在与他拉近乎,这才基本放下心来,小心地说道:“这次的乱军横行,劫掠乡里,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在下也非常理解李员外无奈自保之举,若是需要人证,我等皆愿联名作保。”

邓捷这是在表示:如果只是想要帮你证明这次反抗是受乱军所迫,他们是没有问题的。

秦刚此时对外的身份便是李家庄的教头,而且大家也都见过或听说过之前他在战场上的神勇,有他站在李格非与女儿李清照的身后跟随,在场的众人都有一种隐隐的被压迫感。

关于这次会谈,李格非还专门向明水县的周县令去了邀请信,当然他也并不指望对方真的会派人过来参加——绣江镇李家庄园与鹤伴山好汉联手全歼了来此剿匪的整整两营官兵——听到这样消息之后的周县令,除了把县城城门紧闭之外,不会考虑任何其他的建议。

对了,此时的赵明诚正在快逃回京城的路上。

赵衙内在出了李家庄园之后,突然觉得就算是到了明水县城也未必安全,便临时决定改道直接前往齐州,到了齐州城后,才突然现自己与此时的齐州知州不认识,贸然上门求助,应该没有大用。于是他安慰自己:他不是抛下李家人不管,而是自己能力有限,所以还是先回京城再找父亲,才是最为妥当的做法。

虽然今天来参加会议的人不多,但却足以代表明水镇的主要力量,他们拥有这里的田地、庄园、店铺以及各种生意,在知州、知县们平时根本顾不到的这些地区,他们才是事实上的地方事务管理者与决策者。

在过去,生在这里的绝大多数事情,即使是知州、知县,往往都会客客气气地与他们商量。当然,在涉及到像是赋税以及类似于当十钱、增价折纳法这些苛政时,一般只要不是太过份,没有把他们逼到破产失地、沦为贫民这一地步,他们还是愿意委屈求全,以有限的财力来交换回一定的平安,就像吴大隆一开始那样。

这次最大的变数就是出现了官兵。一方面,大宋的官僚阶层极其鄙视军人,视其为无脑的武夫。而军官们在无法获得足够的政治地位后,对于财富的索求就会变得极其野蛮与生硬,比如像这样,会借着剿匪的名义,直接去劫掠地方。

而官府最终的处理,当然会向着官兵,一般会把最后的责任与罪名安在土匪的头上。

但是这一次,官兵却先自己翻船了。

“绣江镇出了这事,官府只会推诿给官兵。而这帮武夫必然不会自认其错,只会派出更多的队伍,继续前来‘剿匪’。老夫与吴员外本无任何反心,一切只是为了自保家园。吴员外已被逼上了鹤伴山,我李家却不甘心放手让这绣水镇的一砖一木被外人拿走。所以,镇上的各位,会有两个选择……”

李格非按照秦刚和他讨论过的话术如此开头道。

“恳请李员外指教。”

那几人硬着头皮问道。

“假如你们还是觉得‘民不可与官斗’,不太看好老夫与吴员外的这次结对自保之举,我们会给各位一天时间,准许你们携带家中细软离开绣江镇,与我们划清界线,决不阻拦!”

李格非说完这句话,对面的吴大隆同样在点头。

邓捷等人却面露犹豫,这个想法,他们过来时就曾想过,甚至想过不来赴会、直接跑人。不过,此时财主主要的财产都是土地、房屋,人一旦跑掉。接下来,不管李家与官员争斗到最后是谁胜出,胜利者用血肉拼来的东西,断不会轻易还给他们。所以,这根本就不是他所想选择的,邓捷便陪笑道:“还请李员外讲讲另一个选择呢?”

“其实我们一非流民闹事,二非盗匪起乱,我们都是士人、乡绅还有大族。我们用来这次反抗的凭借非常是自己所养军队,而只是家丁与保甲,他们原本的职责就是保卫家园,不被外人侵犯。所以,只要我们坚持不承认叛乱,我们就决不会是造反的乱民,朝廷总有一天会承认我们只是心忧国事,为国请命的忠臣之民!”

李格非讲得冠冕堂皇,但是邓捷等人却明显听得不会相信,他小心地问道:“李员外的话虽有几分道理,但若官府就是不承认如何?”

“第二条路就在这里。”

李格非微笑道,当初秦刚告诉他这一招时,他也曾听得目瞪口呆,不过仔细理解之后也觉得理在其中,“我们都是忠臣,所以攻打我们的这支官兵必然就是被贼人渗透后而控制的叛军;如果接下来明水县衙门不承认,那么明水县衙肯定就是被奸佞盘踞的窝点;要是齐州州衙不承认,那么齐州州衙就是已被乱党蒙蔽的巢穴。而我们就需要更加坚定地帮朝廷铲除奸佞、为官府清除乱党。做完了这些事后,我们还是非常热切地盼望朝廷来调查情况,只要朝廷看清真相,就一定会派人前来招安,而我们也必然是俯受之。而到时候,清除掉奸佞乱党的那些位置,自然也就由各位家族子弟前来挑选了。”

李格非说的这番话都是秦刚为他分析的,初听之下,会觉得有点大逆不道、至少也是匪夷所思。不过,对应到此时的大宋官场,以李格非这么多年来的亲身经历细细想一想,却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

大宋的民变与匪乱,要么就是起事的人胸无大志,缺乏展动力,最终自生自灭。其余的只要能够闹出足够动静与影响的,朝廷目前手头没有可靠的军事力量,文官又不希望让武将们去立下什么功劳,所以基本都会倾向于使用招安的手法解决。

秦刚当年在处州时,就帮着秦观、李尧去招安了苍梧山七十二寨主,大小寨主都分别给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官职、再按月放俸禄以安抚。

至于现在还没人过来招安他们,那也只是他们目前闹的动静还不大,不过只是占了一个镇子,打败了两个营的厢军而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