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学子的人,只要学历够,都去报名参加。
而那些没有拿到学业证的人,又懊悔起来。
而另一些,原本不想让自家孩子上学的人,又把孩子送进了学堂。
潘小安很无语。自己小嘴叭叭,这个理论,那个理论的去宣传。
还不如一个实打实的官职,对百姓更有吸引力。
为这件事,潘小安足足郁闷了三天。
“官人,还气吗?”
“月如,不气了。其实,一直也没有生气。是我太过理想化。
我以为,自己是小农民,不慕官职,向往自由自在,百姓们也会这样想。
但现实是,他们每个人都想进步啊。”
张月如把他抱进怀里,“你不是常说财帛动人心吗?你却忘了,权利才更加动人心。”
潘小安嘿嘿笑起来,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但张月如知道,潘小安他不高兴。
她劝不了潘小安,她也不想劝。一个人的观念,很难被改变。
潘小安如此,她也如此,安国人如此,整个天下人都如此。
张月如能给潘小安的,只有她的温柔,她无尽的温柔。
潘小安淹没在张月如的温柔里,不能自拔。
爱江山,还是爱美人?这还用选吗?没有江山,就没有美人啊。
这道理,潘小安其实是懂的。
既然决定要大考,就要把这件事办的精细起来。
怎么考,考什么,去哪里考,如何防止考试作弊等等,这些零零碎碎的问题,要讨论很久。
报名为期一个月,报考的安国年轻人,总共有三万五千多人。
百里挑一的比例,学生考中的比例还是蛮大的。
但这其中,又有问题出来。像海州府,东港府,那里的学堂,都是刚刚建设,小学毕业的,都没有几个,哪里有中学学历?
所以,这两府的年轻人,又不乐意起来。他们聚集在官府,想要讨一个说法。
没奈何,潘小安只能在写一封告安国年轻人书:
安国年轻人:
听闻你们为了自己的权益,而向官府勇敢表达。我心里很高兴。
这一合法合规的诉求方式,我们安陆海以及各府县,都会支持。
但古语有云:学业有先后。你们没能上学,没有拿到文凭,这不是你们的过错。
但,学校的大门,始终为你们打开。只要你们有一颗勤奋好学的心,便可随时进入学堂。
十八岁也好,八十岁也好,享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我期待着,能在第二届,第三届大考里,看到你们的身影。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便是不能走学业仕途一路,也可以走商贸,技术,才艺一路。
只要你们能继续保持热情,怀着一颗勇敢的心,就一定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这一篇告年轻人书,潘小安用白话文书写。他想以一种让年轻人,所有人都听从懂得方式,来解说一件事。
有了这份告年轻人书,各地的年轻人,开始安稳下来。
他们这才现,学习的机会一直都在,只是他们急乎乎的,以为错过了而已。